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·加德纳(Howard Gardner)在1983年提出。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,从而提出本理论。传统上,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─数学和语文(主要是读和写)两方面的发展。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,例如: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(空间智能)比较强、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(肢体运作智能)较强、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、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。

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,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。他认为,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(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)的指标。根据这个定义,他在《心智的架构》(Frames of Mind, Gardner, 1983)这本书里提出,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(后来增加至八个):
- 语言智能(Linguistic Intelligence)
- 逻辑-数学智能(Logical-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)
- 空间智能(Spatial Intelligence)
- 身体动觉智能(Bodily-Kinesthetic Intelligence)
- 音乐智能(Musical Intelligence)
- 人际智能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
- 内省智能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
- 自然认知智能(Naturalist Intelligence)
